其他
优秀!ASC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一等奖背后的故事
日前,在ASC2020-2021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 Student Supercomputer Challenge,简称ASC超算竞赛)总决赛中,我校来自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电子学院的5名同学组成的参赛队伍“AscHub”在计算机学院卢国明副教授的指导下,斩获了一等奖。
此次比赛吸引了全球300余支队伍近2000人参加,其中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28支队伍入围总决赛。他们为何能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勇夺一等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背后的故事!
什么是“超算”?顾名思义就是“超级计算”。最初它被称为“并行计算”,后来也叫“高性能计算”,现在逐渐被称为“超算”。超算可以解决的问题非常多,比如天气预报、气候仿真、药物合成、 反应堆模拟等。此外,面对当下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超算也能大显身手,它可以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进行筛选出小分子药物作为候选药物进行实验验证,从而有效加速新冠药物的研究进程。
目前全球主要有三项大学生超算竞赛,其中美国SC超算竞赛历史最悠久,首届比赛于2007年举办,此后每年11月在举办。ISC超算竞赛每年6月在德国举办。ASC超算竞赛创办于2012年,由中国倡导成立,与海外的一些超算专家和机构共同发起并组织。今年成电参赛的超算团队由来自计算机学院凝聚工作室的五名成员构成:2019级的初畅和刘义武,2018级的许文杰、黄启新、吴泳帅,其中初畅担任队长。
受疫情影响,团队打了一场跨度两年的“持久战”——本应于2020年举办的ASC超算竞赛推迟到2021年。正常情况下,2019年底预赛题目发布后,2020年3月份各参赛队伍会将各自的结果发给组委会,随后组委会将选出最好的20名左右的国内队伍以及其他一些国外的参赛队伍进入决赛,5月份就会举行线下的现场竞赛,进入决赛的队伍会在现场竞赛根据组委会提供的统一设备运行各自的代码,最后决出总冠军、最高计算机性能奖、超级团队奖等各类奖项。但因为疫情,决赛推迟到了2021年5月份。一年时间的推迟导致参赛团队的成员不得不有所变动。但好在凝聚工作室内的同学大多彼此了解且能力很强,简单的人员调整并没有给团队在比赛中的发挥造成影响。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团队的成员们面临着专业课程学习和比赛训练时间分配上的冲突。为此,他们尽可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充分抓住周末时间开展针对性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了算法的积累、测试,根据给定的题目具体分析和实现。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定期一起做赛题研讨和分享。
竞赛场上高手如云,团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谈到我校超算竞赛的“过关秘诀”,团队的指导老师卢国明表示,超算竞赛全面考验队员们包括专业能力、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超算队多年的经验积累为同学们提供了帮助。早在2018年,卢老师就带队参加ASC超算竞赛,当时拿到了二等奖,2019年充分准备后再次参赛,荣获一等奖。今年比赛中同样斩获一等奖,和2019年相比名次前进了几名,整体上稳中有进。
超算作为一门多学科融合的应用型科学,带给学生的益处是相当大的。首先,超算竞赛考察学生的“软硬结合”能力,这需要队员不仅仅对算法要熟悉,更要对计算机系统结构底层软件熟悉。只有对计算机的算法、编译和硬件等都有了深入理解,才能在多个层次上做充分优化,将计算机的性能进一步推向极致。
文字:学生记者团 赵海玲 陈思芹
编辑:新闻中心 卿晗
推荐阅读